我很听劝
我很听劝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幻 > 我很听劝 > 第九十九章 你不要问为什么?

第九十九章 你不要问为什么?

加入书架
书名:
我很听劝
作者:
小雪花到来的季节
本章字数:
4648
更新时间:
2024-06-09

有的人,骨子里就流淌着坏的DHN。

你不要问为什么?

问就是天生的!

“现在立刻通知阿斯麦,不允许销售先进的EUV光刻机。”

“然后让东直,蔡司等不许销售组件和材料。”

“还有……”

他突然卡壳,没想到其他产品。

旁边的麦肯西头脑灵光,立刻补充道:“还有光刻胶,稀有金属。”

“我们自己的光源和控制系统,最关键。”

柴德尔看了他们两个一眼,然后淡然开口:“别费脑筋了,让专业的人列个清单。”

“让他们严格执行。”

现在这些本来高枕无忧的家族们,越来越感觉到来自东方的强大威胁。

那个8轴工艺母机的诞生,真是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,当他们知道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。

要知道,有了先进的数控机床,就相当于有了半导体、核电、航天航空军工等高端领域的制造基石。

这直接把兔子家的制造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,提高到4.0时代。

现在鹰酱的领先优势逐渐被追平,而且在5G,飞机刹车技术,激光炮等方面,兔子家已经超越他们了。

“还好,我们的军事综合实力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一。”

柴德尔说这话时,并没有觉得精神放松,反而是皱着眉头,忧心忡忡:

“激光武器开发要加大力度,星球大战本是我们提出的概念,可这快要被种花家实现了。”

“另外就是他们新战机的那份文件,再让人好好查查来源,还有就是多收集信息。”

“总感觉是歼二十pro版本这个事,有点奇怪,如果真是这样,他们没必要发布一条官方消息啊。”

大家现在对钟情局的表现很不满意,因为在好多地方和事件,消息获得都出现了滞后性。

其实不是他们的钟情局变弱了,而是兔子家的保密变强了,其他村子也再积极发展和变化。

莫根·约翰点头:“我也这么觉得,但不管对手如何,我们的六代机都要抓紧,这个出来肯定全球无敌。”

半导体围堵行动确定后,他们就火速执行起来。

********

西工大。

周宇晨带领黄英杰等年轻队员,正在和国外进行着时间竞赛。

看到底是围堵的快,还是研发突破的快。

在光刻技术中,最关键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光源。

周宇晨负责的是光学元件,这个环节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材料,需要选择具有较高折射率或色散性质的材料。

这个氮化镥的制备方法,他已经列出关键点给张工了。

搞材料就像制药,差一点成分,差一点比例,差一点操作方法,最后的结果都会是失败。

当然这里面还有运气,因为新材料的成分和比例,完全得靠自己猜测和摸索。

所以,材料研发一般至少3年时间起步,还不一定能成。

典型的属于周期长、风险高项目,但是你还必须做。

不过张工就比较幸福了,有了操作指南,直接照着做就行。

因此他只用一个月就合成了氮化镥,经过测试完全符合预期目标

“周总工,还是您的办法好,这研发速度太快了。”

而这话音还没落,王教授也满脸喜色的走进来:

“周总工,我也完成了高性能量子点材料。”

“叫我宇晨就行。”

“那怎么行啊!”

“一日为师终身为傅,咱们私下就这么叫吧。”

王教授看着那张年轻但却无比稳重的脸,心中感到很惭愧。

人家只是尊师重道有礼貌,自己根本没教对方什么东西,因为天才基本看一遍就会了。

就拿现在的材料来说,没有周宇晨,别说一个月,一年都未必能找对成分。

“好,就依你。”

周宇晨这一个月,也完成了光学设计,优化了光学元件的性能。

这包括确定腔体形状、镜面曲率和反射率分布,以实现所需的波长选择性。

接下来就该是精密度制造光学元件了。

“王老师,张工,我们去实验室吧。”

他现在要通过电子束来实现亚纳米级的制造精度,确保光学元件的性能。

而西工大受益于周宇晨,现在研发经费一跃成种花家最多的高校,原来的实验室此时旧貌换新颜,更加先进和全面了。

电子束发射器、电子束聚焦系统,工作平台,真空室……

应有尽有的高精密设备,保证了光学元件的精密制造。

因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很快这项工作就完成了,之后就是增强元件的热稳定性,使用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的涂层。

所有这些环节加起来,就可以保证2.3波长范围内的反射或透射光线。

总共耗时只有一个半月,非常高效。

而机械专家方鸿负责的定制零配件制造,也在加班加点的忙着。

一台光刻机需要的零件足有十万个,虽然系统给的第六代光刻机已经减少到83680件。

但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,不过好在兔子家现在有先进的数控机床了。

制造出来的零件公差只有0.1微米,精密非常高。

“方老,您喝点枸杞菊花茶吧,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会。”

助理忍不住提醒道:“天天这样高强度画图纸,我的近视都加深了200度。”

“更别提您之前曾视网膜脱落过。”

方鸿接过温热的搪瓷缸,干涩的嘴唇在喝过几口水后,湿润了很多。

“不行啊,现在是光刻机的攻坚阶段,周总工把最难的光源都完成了,咱们这零件制造绝不能耽误。”

说着,方老摘下眼睛,用手揉了揉不舒服的眼睛,然后重新戴上继续工作。

看他这样拼命,其他人更不敢怠慢,全都抓紧时间忙手边的活。

而另一个房间里。

材料科学家,工程学院院士郝昌旭,也经过完成了复合材料。

这个在光刻机的各个组件中使用,比如构件、框架、支撑结构等,能极大提高机械性能、减轻重量,并提高热稳定性。

而他们能如此快,同样是周宇晨的方案起了作用。

不过另一个团队就没这么幸运了。

那就是中科院董院士带领的控制系统团队,虽然有具体要求以及设计方案。

但是周宇晨只是给了几个关键点,并没有把详细步骤都写上;

这本来也是想给他们一点自由发挥的能力。

因为研发人员必须得能自主创新,总给现成的容易让人丧失思考。

可是光高精度的线性电机,就把大家卡了两个月。

转矩密度、精度,功率密度,以及电控系统等指标都不合格。

所以就要在磁力控制和稳定性,热效应和温度控制,力矩,部件之间的尺寸和几何关系,耐磨和耐用等方面,作全面的改进。

“周总工,很抱歉啊,我们组拖项目后退了。”

董院士满脸愧疚:“还得需要半个月时间,之后就马上就改进运动控制算法。”

周宇晨看了一下进度,然后果断做出了决定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