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另一边,辛弃疾正在自家书房等待父亲归来。
昏黄的烛火摇曳明灭,将辛弃疾的影子打在屏风上。
漆黑庞大,深沉如渊。
辛弃疾端作案前,桌面上是一张舆图。他的视线久久凝在采石。
他在分析这一战的形势。金国数度南侵劫掠,百姓深受其害,怨气可谓积压已久。然宋国弱势也是不争之实。
实在是朝堂误事者众,忠贞者寡。
(以下内容来自浏览器资料查询和本人杜撰,本人杜撰内容较多,与史实不符,不具备可信度。)
今岁四月,金使于临安面辱高宗,要宋割让淮北流域大片土地给金国,并以大江为界。故意挑衅,其心可诛。
宋臣惶惶,唯陈康伯等人坚决抗金,另有太学生深受奇耻,不堪其辱,积极请战。
于是宋遣四路兵马迎敌,于黄和、淮河两岸布防,阻敌过江。
然而金军南下后,宋军却不战而溃,守将不堪大用,只知逃命,仅一月金兵便已至长江北岸的和州。
又至十月,淮西因王权不设防线,金军一路无损南下,王权又弃泸州,金军至滁县,刘锜无奈再退扬州。
消息传至临安,临安京顿时乱作一团。宗亲贵族,朝臣家眷,世家高门……收拾行囊准备避难,高宗当即也要“浮海避敌”,包袱款款,弃城而走。被陈康伯和黄中劝阻,高宗无奈答应,继续抵抗。
十月,月中时金军以从容之姿占领真州,而王权数度出逃后已至采石。
不久,扬州业已失守,刘锜接连退守,屯扎镇江。
而金国内政倾轧下,被完颜雍夺权的完颜亮无法回头,只能更加疯狂侵略,企图灭宋,宋国防守无力,金军长驱直入。
十一月准备自采石渡江。
此时宋军人心惶惶,士气溃散。军中暂无主帅,士卒毫无战意,颓丧之意不需表,幸有中书舍人虞允文,见势不对,犒赏军队,随后传达朝廷的抗金指令,动员将士组织防卫,如此才堪堪可见防线成型。
那边完颜亮一路顺遂,几乎以为宋军完全丧失抵抗之心,到处可见溃逃的散兵,他心里已确信江南无兵将把守。
八日时可过江。
然宋军于江中截断金军船只,释放烟雾,锁住江面视野,大败金军于淮水。
金军无法抵挡,退回北岸。
次日,宋军追至杨林渡口,完颜亮再退扬州,转从瓜州渡江,中途被部下所杀,金军退去。
宋军大胜。收回两淮失地。
此时的江南遍地烽火狼烟,处处断壁残垣,高宗一退再退,毫无斗志,官员一逃再逃,不思抵抗。
被遗留下的百姓看不到希望,哀鸿遍野。
暗无天日。
各地都是举义之士。
采石大胜!
辛弃疾不免沉思,如此一场大胜是多少伤亡代价才得来的?
遑论究其根本竟是金国内乱在先,影响了完颜亮的决策。
然而宋需要这样一场大胜。
宋朝的百姓需要一场大胜。
宋朝的遗民需要一场大胜。
举义之士同样需要。
叹息半晌,辛弃疾起身离开书房,吹熄烛火,关上房门,吱呀一声转入黑夜里。
今夜父亲不会回来了。